光明之路话担当——我校联合举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展示活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为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1月5日下午,我校与上海市二十五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平凉路第四小学联合举办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以“光明之路话担当”为主题。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四级主任科员刘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丽、副院长赵铮,上海市二十五中学副校长杜俊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小燕,党支部副书记奚明漪以及平凉路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芸与大中小学师生代表200余人参与活动。

彭丽与郑小燕为四所大中小学颁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牌匾,刘方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海燕颁发思政政工师聘书。这标志着高校与基础教育之间建立起常态化合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多方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师资共育。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高寒菁老师围绕“先锋作表率,抗争迎光明”主题,以王孝和烈士的革命事迹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先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课堂上,高老师通过史料展示、故事讲述等形式,生动还原了王孝和烈士的英雄一生。通过鲜活的英烈事迹,让“先锋与榜样”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成为可感知、可学习的精神标杆。

上海市二十五中学董华老师聚焦“忠诚担使命,奉献聚光明”主题,以上海能源电力发展史为脉络,从中国第一盏电灯在沪点亮的百年往事,到杨树浦发电厂从初创到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一代代能源电力劳动者忠于岗位、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核。董老师结合丰富案例故事,讲述了杨树浦发电厂作为“远东第一电厂”,在不同历史时期坚守能源保供使命,职工们攻坚克难、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以电厂发展历史为切入点,将红色教育与职业精神培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身边榜样身上汲取奋进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海燕老师紧扣“坚守显初心,创新强光明”主题,以冯伟忠、严琳、王健三位电力领域领军人物的创新影像为核心,生动讲述上电人扎根杨浦、融入上海、服务国家电力发展的奋斗故事,引发学子强烈共鸣。海老师结合影像细节,解读三人“扎根一线搞创新、立足岗位谋突破”的坚守,展现上电人从服务地方电力建设到助力国家“双碳”政策的责任担当,引导青年学子在能源强国建设中勇担时代重任。

授课结束后,大中小学学生共同点亮“中国地图”,并由师生代表合唱《灯火里的中国》。

本次活动不仅为跨学段思政教育搭建了高效联动平台,更以能源电力领域的鲜活实践为载体,为青少年成长注入了精神养分。活动深挖上海能源电力红色资源,将一代代电力人忠诚奉献、创新坚守的精神转化为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力量,这种沉浸式、递进式、螺旋式上升的育人方式,既增强了青少年学以致用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能源报国情怀。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


Baidu
118金宝搏